当前位置:首页 > 园艺 > 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加大马力,深圳能做什么

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加大马力,深圳能做什么

2025-11-17 15:49:09 [政务] 来源:运济blog
专家表示,香港深港将在金融、北部科技创新、都会大马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如生物科技、区建人工智能)、设加专业服务业、力深人才等领域,圳能实现互补共赢。香港

将大型项目“生地”变“熟地”,北部由过去计划的都会大马十多年时间,大幅压缩至一半时间,区建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提速已在最新的设加《施政报告》中明确。

近日,力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圳能在报告中,香港李家超就北部都会区发展表示,会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目标是在明年内制订北部都会区的具体计划和行动纲领。

一年前,香港特区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时透露,将在香港北部建设一个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配合深港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同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过去一年,北部都会区的建设,主要还是在香港现有的新市镇、新发展区等框架下进行,比如洪水桥、粉岭北等区块。”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只是一份综合性的发展蓝图,涉及到香港多个部门,在香港落地实施还需要较长时间。

打破香港“南重北轻”旧格局

香港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有六个处于不同规划及建设阶段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新市镇。其中新界北部地区与深圳仅有一河之隔。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表示,“北部都会区”是未来的策略发展据点,亦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

按照计划,建成后的“北部都会区”,将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将充分利用“北部都会区”的边境优势,促进口岸地区的综合发展。西边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为重心,借着毗邻前海的地利,成为核心商业区,辐射深圳以至大湾区;中部以新田科技城为核心,聚集创科企业,与一河之隔的深圳创科产业集中地,产生协同效应,并成为多元创新试点。新界北新市镇的现代产业发展,亦可与深圳互相配合;而东边则坐拥丰富自然和旅游资源,可供两地发展康乐和旅游。

对于北部都会区的提速建设,谢来风对第一财经表示,一方面,有利于强化“香港-深圳”极点带动作用。北部都会区建成后,在打破香港“南重北轻”旧格局的同时,也将从地理空间上拉近深港之间要素流动的实际距离,促进香港北部与深圳南部融合发展,形成更高效的深港发展轴。另一方面,有利于大湾区构建勤都会圈。北部都会区规划多条跨境轨道,建成后,将极大促进粤港两地要素资源跨境流动,形成半小时跨境通勤都会圈,同时加强与广州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构建大湾区“跨境通勤都会圈”。

谢来风补充道,深港还将在金融、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如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专业服务业、人才等领域,实现互补共赢。

广东省国研数治研究院执行院长熊义刚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深圳前海与河套深港合作已经打造多年,但客观上说仍然缺乏充足的港企和港人来深发展。香港北部都会区建成后,可容纳200多万人在此生活工作,为港人北上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一河之隔,也可以很好地拉近深港两地的空间距离和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进而带动深圳前海和河套地区的深港合作,实现快速发展。

深港如何借力发力

深港两地都期盼北部都会区规划真正落地,但目前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仍面临着诸多困难。熊义刚表示,一是由于很多土地掌握在私人企业手里,北部都会区前期的土地整备难度很大;二是都会区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香港的劳动力成本和建筑成本高昂;三是在规划上还应考虑到如何与深圳进行联动。

谢来风也认为,目前来看,北部都会区面临的难点和堵点包括实际可开发空间和产业空间有限、建设周期和预算有待明确、土地开发制度和流程有待精简、现有发展模式有待优化、香港与内地产学研体系有待深化、要素跨境流动有待畅通、粤港深港合作机制有待突破等,这些障碍的解决,需要香港和内地共同努力。

在《施政报告》中,李家超提出,为强化建设“北部都会区”的“治理体系”, 特区政府将分别成立“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及“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前者由行政长官带领作高层政策指导及监督,后者由财政司司长主持并由专家及社会人士组成,为推展“北部都会区”出谋献策。

香港特区政府将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对接,让“北部都会区”发挥超越地理界线的限制,与广东省、深圳市和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明年会成立专责发展“北部都会区”的部门,主导和统筹各部门以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建设,目标是在明年内制订“北部都会区”的具体计划和行动纲领。

深港如何发力?谢来风认为,深港需要探索建立一个实体性联合决策与执行、共同投入、共享收益的机制,在此机制下,推动产业、科创、交通、人才、生态、平台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打通要素流动和体制机制的障碍。

就深圳方面,谢来风提出,可以从四方面发力:一是合作机制方面,密切跟踪、前瞻谋划与“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等建立合作机制;二是规划方面,加强口岸经济带与北部都会区规划协同,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布局上面;三是科技创新方面,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管理组织架构,建议负责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科技园附属公司,以及负责深圳园区开发建设的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负责深圳侧3平方公里和香港侧1 平方公里的管理;四是产业方面,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深圳先进制造园区与香港科学园等合作,将深圳先进制造产业链延伸至北部都会区,支持北部都会区先进制造、高端制造发展。

深港两方还可以做哪些联动?熊义刚建议,一是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土地整备完成后,可以探索引进央企或者地方国企参与合作,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建设成本;二是在人才方面,香港人力资源成本太高,可引进内地的建设团队;三是口岸改革,增加数量和通关便利,深港两地应加强口岸联动,降低两地来往成本;四是引导更多的大湾区企业来北部都会区安家,尤其是科创类企业。

(责任编辑:娱乐)

推荐文章
  • 重庆成立产业投资母基金 总规模达2000亿元

    重庆成立产业投资母基金 总规模达2000亿元 中新社重庆5月19日电 (梁钦卿)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19日在当地成立,资金总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该母基金力争通过放大效应,形成超600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并带动超万亿元重庆先进制造业 ...[详细]
  •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这份报告一一道来

    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这份报告一一道来 2021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硬核产业对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贡献度合计超过75%;上海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8.3%……11月9日下午,第五届中国进 ...[详细]
  • 工业和信息化部、银保监会拟出文件加强产业政策对网络安全保险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银保监会拟出文件加强产业政策对网络安全保险支持 ◎记者 李雁争 韩宋辉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银保监会起草的《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加强网络安全产业政策对网络安全保险的支持,推动 ...[详细]
  • 美国老板对出售英超球队利物浦持开放态度

    美国老板对出售英超球队利物浦持开放态度 当地时间周一,多家英国和美国媒体集体报道称,美国芬威体育集团正在探索出售英超球队利物浦的初步阶段,这也意味着继年初切尔西因俄乌冲突被强制出售后,又有一家顶级英超俱乐部被摆上了货架。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接 ...[详细]
  • 美迪西:5月17日公司高管林长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26.5万股

    美迪西:5月17日公司高管林长青减持公司股份合计26.5万股 证券之星讯,根据5月19日市场公开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数据整理,美迪西688202)最新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2023年5月17日公司董事林长青共减持公司股份26.5万股,占公司总股 ...[详细]
  • 南非多地遭强降雨 引发严重城市内涝

    南非多地遭强降雨 引发严重城市内涝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11月7日电 记者 王曦)南非气象部门7日发布预警称,南非至少五个省份遭遇强降雨致洪涝灾害。此次洪灾规模较大,破坏性极为严重。当日,南非豪登省、西北省、自由州省、东开普省和夸祖鲁·纳塔 ...[详细]
  • 二〇二二数字经济论坛举行

    二〇二二数字经济论坛举行 本报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张腾扬)由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2022数字经济论坛11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强化数字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 ...[详细]
  • 民调:物价飞涨 三分之一的美国民众担心付不起账单

    民调:物价飞涨 三分之一的美国民众担心付不起账单 VoteCast民调显示,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在经济上拮据,这个数字是2020年有同样看法的选民数字的两倍。报道称,在过去的一年里,物价飞涨,年通货膨胀率徘徊在8%左右。包括日用品、房租和汽油在 ...[详细]
  • 2022年茅台直销创收494个亿!丁雄军:渠道创造价值 确保各个渠道协同发力

    2022年茅台直销创收494个亿!丁雄军:渠道创造价值 确保各个渠道协同发力 5月19日,贵州茅台召开2022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茅台董事长丁雄军就价格改革进行回应,他表示,价格是价值的体现,关注价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丁雄军提到,茅台通过渠道创 ...[详细]
  • 黄洪:新时代的“三大件”

    黄洪:新时代的“三大件”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不同时代家庭生活‘三大件’的变迁最能反映人民群众需求的更迭。70年代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新时代的‘三大件’已经变成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11月9日,中国 ...[详细]
热点阅读